“新政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3-12-15浏览次数:23

来源:新闻网

(通讯员 王晓芳)12月12日,“新政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研讨会”在中传学术中心举行,张树庭校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传播研究所主办。

研讨会开始前,张树庭会见了中国新闻史学会王润泽会长,对她莅临本次研讨会表示感谢。

张树庭校长会见中国新闻史学会王润泽会长

张树庭在开幕式上指出,现在世界政治格局动荡不居,舆论斗争激烈复杂,中国式现代化新文明正在崛起。在此背景之下,构建新政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近年来,学校在政治传播教学架构、理论和实务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未来会继续推动政治传播的学科发展,张树庭表示,中国传媒大学提供一个开放平台,期待各位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交流思想、畅所欲言,为新政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张树庭校长致辞

在学术研讨环节,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周亭代表学院向王润泽会长及与会嘉宾表达了感谢。她表示,中国新闻史学会是中国新闻传播学术界这艘大船的舵手,政治传播学在国内的发展离不开学会的关怀。在学校支持下,学院自2019年成立以来,一直全力支持和重视政治传播研究所的学术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未来,学院将以更加开放的理念,努力和全国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凝聚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学术共同体,以建构政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为目标,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为深化和推进中国的政治传播研究贡献力量。

政治传播研究所所长荆学民教授介绍了他写作《新政治传播学》的心路历程。他指出,“新政治传播学”之“新”在于构架一个新的学科体系,而其作为一种“学”应当具有四个要素:稳定的有共识的研究对象、基本的确定性的概念范畴、基本的核心命题与原理和可提炼的规律。荆学民教授表示,新政治传播学知识提炼过程需要处理好两个问题:政治逻辑与传播逻辑的贯穿问题、国际和国内关系的处理问题。

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书记金勇主持开幕式,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周亭在研讨环节致谢,

政治传播研究所所长荆学民教授主持研讨环节

王润泽回应荆学民在书中提出的政治传播活动的实践性问题,提出新闻传播学的研究首先要基于实践,要充分将理论的理想状态与现实结合在一起,正视学科发展的进程。其次,需要厘清和建构基于实践基础上的新概念。从实践当中发现问题,在实践基础上进行概念生成与理论的深度凝练。概念本身既是实践的结果,也是学者沟通交流的平台和桥梁。她强调,学术研究重在搭建平台,构建交流与批判的桥梁,借助新的媒介力量进一步激发研究热潮,把握学科的主体性。

中国新闻史学会王润泽会长发言

随后,清华大学史安斌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庞金友教授、南京大学胡翼青教授、清华大学孟天广教授、南京大学潘祥辉教授、深圳大学马得勇教授、北京交通大学施惠玲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何晶教授、我校任孟山教授、中国政法大学王天铮教授、郑州大学刘宪阁教授、北京联合大学李彦冰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政治传播学》责任编辑徐小玲女士及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白文刚教授、仪名海教授、赵雪波教授、谢进川教授等2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研讨。学者们主要围绕四方面开展研讨:一是强调新政治传播学不仅需打破政治学与传播学的建构,同时需确立自身研究的边界范围;二是强调要从中国政治传播实践中凝练回应时代问题、具有普遍性的政治传播理论;三是强调要高度重视技术在政治传播中的作用,通过思维与实践创新应对未来人与技术间的竞争与合作;四是强调通过政治传播推进政治信息交流机制常态化,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现场各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氛围热烈。

部分研讨嘉宾

本次研讨会以荆学民教授新著教材《新政治传播学》出版为契机,该书遵循“从政治传播到政治传播学”的学术思路,建构了“新政治传播学”。研讨会围绕新时期政治传播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进行多视野多维度的自由开放式研讨,探明学科建设的未来方向和路径。本次研讨会成功举办,充分彰显了近年来我校在政治传播学科建制、理论研究等方面优秀成果的引领力,有益于推进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学科发展进程和中国政治传播建构自主知识体系前进步伐。

金勇、荆学民分别主持本次研讨会开幕式和学术研讨环节。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副书记陈莹峰、副院长白文刚及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多名师生参加研讨会。

 “新政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研讨会”合影

荆学民教授新著教材《新政治传播学》日前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是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之一。本书荣获我校2023年“高水平教材”。